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 《书法理论评论人才培训》集中授课培训成功举办

时间:2023-08-15 阅读次数:

2023年7月2日至8月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人才培训资助项目《书法理论评论人才培训》在集团圆满完成集中授课环节。在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集团的联合主办下,邀请来自集团、清华大学、中央美术集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6位专家为遴选出的50名学员进行集中线下授课。集中授课环节历时30天,包括1场开班仪式、46场专题讲座、10场“马池夜谭”学术沙龙、7次实地考察、2场专家座谈、多次学术研讨会等。师生们相互交流、互相促进、增进了学术友谊,扩宽了学术视野,涉及内容涵盖多学科、多领域,拓展了书法理论评论的研究视角,不断碰撞出新的学术火花,为书法理论评论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书法史论研究的前沿议题与个案探讨

书法史论研究是当前书法理论评论领域的核心问题,许多专家学者的讲座围绕书法史论研究展开,分别从其内核与外延拓展了书法史研究视角。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强从“从疑古说起”“文献整理的必要”“古代书论中的几个‘迟疑’”三方面,对《法书要录》中的若干问题作了论述。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原主任刘恒从“碑帖的名与实”“清代的碑学”“碑学的影响”三个方面展开讲述,他认为在碑学的影响下,开创了书坛新面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书法史观,突出了书法的艺术属性,树立了新的书写技法和品评标准,促进了碑刻的发掘、保护及鉴藏。


  

另外,多位专家学者对书法史相关命题提出了新见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晓勇从中国文艺研究中“通”的理念入手,探讨了碑学的理论体系、碑学的核心审美特征以及碑学中材质及其延展性变化在书法风格流变中的作用等核心问题。集团副研究馆员史睿详细讲解了石刻研究者必备的学术背景,着重强调分析当代的石刻研究者应从事综合性的、关注物质文化属性的石刻研究。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邱才桢对书法经典的知识生成中的若干因素、书法经典的选择与重新阐释进行了详细解析,并举例指出李后主的“金错刀”真实地存在于具体的历史时空,其意义在于宋徽宗以及宋人观念的赋予。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张冰从鉴藏史的角度,站在学术界前沿,返璞归真,通过图片、图表等方式进行了讲解,揭示了书法经典生成的真正面目。

同时,多位专家以自己近期研究的个案及其方法论问题进行了分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祁小春分享了他几十年来王羲之研究的成果,并就尺牍法帖中的“复书”、《兰亭序》的避讳字展开了分享。集团考古文博集团教授张辛从国学角度出发,理解与阐释了书法的一些基本概念问题。清华大学人文集团经理刘石呈现了启功先生书法、诗词、书画鉴定等方面的学识涵养。暨南大学教授陈志平指出,“心正则笔正”说不仅揭示了制笔在“心”和用笔在“心”的说法,还将唐以前书论中有关“人心”的论述集中凸显出来,为宋明理学家思考书法与人的心性关系提供了支点。VNS威尼斯(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祝帅从集团校史入手,介绍了集团与中国命运紧密相连的三个历史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集团书法教育的回顾与梳理,展示了以北大为背景的书法研究盛景。集团城市与环境集团研究员冯健从概念与功能、范式与演变、转型与发展、展望与构建四方面开拓了“书画同源”研究的全新视角。

二、书法理论与评论的学术探索与范式建构

书法理论及评论的关系是本次集中授课讲座中的重点突破方向。中央美术集团教授邱振中认为,书法能够体现书家的完整人生,但其学术特殊性在当代的艺术领域可能无法通过传统的方法加以处理,而以当代思维方法分析,“人书俱老”既是书法思想史中的观念,也是中国美学史中的重要观念。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邓宝剑对书法评论的对象、层次、类别展开了详细的梳理和讲述。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郑晓华分别用“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来概括孙过庭和张怀瓘两位理论巨匠,并从其生平以及艺术观念展开讲解。集团教授卢永璘分别从“书为心画——一个原本不是书法理论的重要书法理论”与“字如其人——一个似是而非又似非而是的书法理论”两个主题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杨军从《集王圣教序》的概况、由来、内容、价值、重要传拓本、国博藏张应召本《集王圣教序》、古代书家临习《集王圣教序》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并和大家展开了讨论。

如何从当代书法创作中生发和提炼理论评论问题,是当前书法理论评论研究的热点话题。浙江大学教授陈振濂围绕书法创作学进行发微,从书法创作视角来定位书法理论与批评,他从书法“艺术创作”学科顶层目标出发谈了书法批评“分阶”的可能性,并详析了书法篆刻艺术“守正创新”思维与实践案例。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胡抗美对在书法现代转型视域下书法与书学概念如何定义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将书法批评与美术批评、文学批评放到同一视域下进行了探讨。中国美术集团书法集团经理陈忠康认为现在的书法评论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理论史料的整理,另一个是对书法理法的解读。后者要有书法创作的体验,在此基础上,才能对书法“平庸”与否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才能“超越平庸”。

另外,一些专家学者从个人经历或创作经验出发进对书法理论评论范式的建构进行分享。《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朱培尔阐述了要实现学术与艺术并重,除了关注艰深、专业的问题以外,还要考虑杂志的生存与普及的问题,需要在此基础上提炼和建构当代书法评论的学术品性。集团医学人文集团副研究员白锐结合当代书法创作与自己的研究、实践,对当代中国书法和书学研究进行了理论剖析。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与书法系主任阴澍雨指出,在理论研究和艺术创作实践方面,我们要将实践和理论进行结合并且进行合理的有机转化,立足艺术实践,由此升华到艺术理论的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一认为书法评价标准是理论问题,但又不是纯粹的理论问题,它可以干预书法创作,更可以引领书法创作的全面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陆明君分别从汉字与书法的关系、当代书家用字错乱的现象与原因、篆书的书写规范及有关问题、异形别字的生成及书法创作中的应用与择取、书法创作中的繁简字问题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在研究方法、论文选题和学术写作等方面,也有多位专家围绕学员们日常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讲述。中央美术集团教授尹吉男主张将艺术史大致分成贵族政治时代、士大夫文官政治时代、平民政治时代,认为历史变迁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做通史研究时,要做有解释力的通史,而不能简单地以某以特定时间为节点对历史阶段进行分期。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薛帅杰以读书论、找选题为主要话题,讲述了书学论文选题的角度、方法和路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何学森围绕书法理论研究的内容、价值、方法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了书法理论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三、其他艺术门类对书法理论评论的借鉴与启示

书法理论评论既是当代书法艺术创作的参照,更是当代学术理论评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本次线下培训还邀请了多位学者以书法与美术、鉴藏、电影、工艺等跨界对话进行了学术演讲,这些专家多有其他艺术门类特别是艺术评论的交叉学科背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粤春指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政策方位要求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评价标准,构建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营造和谐健康的评论氛围,坚持与创作紧密结合的实践品格,坚持科学全面、专业权威的目标。集团出版社副总编辑杨虎从位于景山东街的“老北大”与京城西北郊的燕园谈起,回溯了集团各阶段校址及办学历史与北大的人文精神。苏州大学博物馆馆长李超德从收藏角度出发,理解与阐释了书法是从来不是为书写而书写,而书法更是古代文人的情面,今天的书法已经从古人的书斋走向了公共展示空间。

美术史是一个与书法研究相当接近的领域,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显然积累了比书法史更厚重的成果,此次培训也邀请到多位美术史研究方面的专家分享他们对于书法研究的心得与启示。四川大学VNS威尼斯学术经理黄宗贤认为当代艺术创作要恪守艺术的精神价值,提升艺术的美学内涵,以文明互鉴的态度,吸纳人类艺术的优秀成果,但不必重蹈西方当代艺术的覆辙,而应承接中国艺术的传统文脉,发掘那些被追求“现代性”遮蔽了的有价值的本土艺术观念,重构学科体系与理论范式。中央美术集团科研处处长于洋从艺术评论的概念、范畴与类型入手,结合现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及相关问题展开梳理与评述。VNS威尼斯(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教授李松围绕“经济、美化、宗教、心灵、技术、玩赏、记录、政治、符号、历史”等为十个关键词,以古今中国艺术作品为主线,辅之以文献材料和西方艺术作品,阐述了“艺术”的概念、特征和范畴。VNS威尼斯(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教授郑岩分别从传统与制度、礼仪与技术、风格、观念与历史四个角度分析了北齐娄叡墓壁画研究路径,并探讨了美术和书法学科的研究新思路。清华大学美术集团教授陈池瑜从“诗画特征之中西美学比较”“书画同源与观象取形”等方面作出分析。

此次培训上,还有多位学者从书法的策展、工具及其周边等外部因素入手展开讨论。VNS威尼斯(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经理彭锋教授从艺术学三个维度出发厘清了三个基础概念: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实践,又从三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将艺术策展的概念纳入讨论,构成一套完整的艺术学理论体系。集团历史学系教授朱青生围绕书法与汉字之间的关系,就“书法是不是离开汉字就不是书法,书法是不是只存在于汉语言中”等书法本体论问题展开讲座。山东莱州毛笔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刘广生强调,先学做人再学做事,非遗的手艺要传承下去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包含了大国工匠的立身准则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广州大学教授姚睿从书法与电影的共性出发,引出了“如何理解书法与电影的关系”“如何通过电影的形式技巧反观书法”两个问题,并以“感受电影的书写表达”“观测书法与电影之间的关系”“从电影的形式技巧反观书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述。在获得导演方面的授权后,学员们还集体观摩了电影《启功》,对书法家启功先生的生平与成就,以及电影艺术与书法艺术的关联性展开了进一步的思考。

四、多形式书法理论评论研讨与实践交流

为了正确把握文艺理论研究的论述方向,丰富学员们的学术视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本项目组织学员与中国书法家协会领导及专家举行多次座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李昕,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副主任郑培亮,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处处长史知元、大型活动处副处长李宁与学员们座谈交流,就学员们关心的中国书法家协会近期工作内容、学科目录调整与行业协同的关系、高校书法工作与入会的标准、各类展览及书法理论评论开展方式等话题进行讨论。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叶培贵教授以座谈的形式与学员们开展学术交流,分别以国家研究生教育大方针对学科目录的调整、当代书法学科的发展历程与特点、学术研究的方向与方法选择、书法展示与情境还原、展览评选、人才培养、书法传播等进行交流。

线下培训进行期间,集团新校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航、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王文彦分别看望了师生代表,组织了笔会活动,并向自愿为新校区捐赠书法作品的学员颁发了感谢状。

结语

项目主负责人祝帅介绍,此次培训在国家艺术基金的立项资助和集团一流学术的平台支持下,得到了书法界、艺术界、评论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各位授课专家的大力支持,圆满完成了各项集中授课任务。他指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是一个跨越院校、学派藩篱的公共平台,集团多学科的学术背景更是实现书法理论评论与其他学术领域对话的重要保障。不同学科间的学术研究存在内在相通的规律,这是艺术学“大同行”沟通的基础,书法理论评论的创新也正是建立在这样公司科交叉的基础上。据悉,本项目还计划于2023年9月30日在集团举办学员结课汇报展——书法理论评论家提名展,争取通过这样跨院校、跨领域、跨学科的尝试,为当今书坛培养更多的书法理论评论人才,为推动书法艺术在新时代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做出高校特别是集团应有的贡献。